第147章 政策东风起,商海破浪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与清北大学的科研合作洽谈会上,教育部的李处长亲自到场协调。当讨论到实验室设备共享问题时,校方代表面露难色:“汪总,我们的精密仪器使用流程严格,企业团队频繁进出,管理上存在难度。”

李处长笑着摆摆手,翻开手中的政策文件:“这不是问题!上个月刚出台的《校企协同创新实施细则》里明确提到,高校科研设施要对民营企业开放共享。这样,我们成立一个联合管理小组,由科技局牵头,你们双方各派专人,既保障科研安全,又能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我站起身,向李处长点头致谢:“太感谢了!有了顶尖设备支持,我们 5 纳米新工艺的量产进度至少能提前三个月。”

产业链整合过程中,遇到了棘手的供应商纠纷。一家核心零部件厂商因资金链紧张,迟迟无法交付订单。市工信局张局长得知后,连夜组织协调会。“各位,这家企业是我们重点扶持的专精特新企业。” 张局长指着投影仪上的企业数据,“汪氏集团作为链主企业,愿意预付 30% 货款,帮助供应商渡过难关。我们政府这边,也会协调银行提供低息贷款,解燃眉之急。”

供应商老板红着眼眶握住我的手:“汪董事长,之前是我们对不住您。这次多亏政府牵线,以后我们一定保质保量供货!”

半年后,在国家级民营企业创新示范区的落成仪式上,我作为企业代表发言。台下,曾经在座谈会上见过的几位领导微笑着向我点头。“这半年,我们深切感受到政策的温度。” 我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企业代表,声音坚定,“从校企合作中的‘政策保姆’,到产业链整合时的‘及时雨’,政府用实际行动为我们保驾护航。”

仪式结束后,那位主位上的领导走到我身边,语重心长地说:“汪董事长,示范区首批入驻企业里,有 70% 都是汪氏集团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你们带了个好头啊!”

我恭敬地回应:“这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未来,我们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带动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为民族工业争光!”

领导笑着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正在忙碌搭建新厂房的工人们,“看到那边的智能装备产业园了吗?这是国家重点打造的‘专精特新’孵化基地,我们希望像汪氏这样的龙头企业,能把更多核心技术的研发环节下沉到中小企业。” 他顿了顿,语气郑重,“只有形成‘大企带小企、小企撑大企’的创新生态,咱们国家的产业链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可控。”

我心头一热,立刻答道:“请您放心!汪氏集团正在规划‘链主赋能计划’,不仅会开放 5 纳米工艺的部分技术专利,还会设立专项培训基金,帮助上下游企业培养技术骨干。” 说着,我掏出平板电脑,展示起最新的合作方案,“您看,我们已经和二十多家民营企业签订了联合研发协议,目标是在三年内攻克高端芯片封装的‘卡脖子’技术。”

“好!这才是民族企业该有的担当。” 领导重重拍了拍我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许,“对了,汪董事长,听说你们汪氏集团准备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