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汪氏集团总部大厦电梯口的民生大事

周明远的眼神明显动了。他拿起那份发展规划,逐字逐句地看着,手指在 “五十亿投资” 和 “两千个岗位” 上停留了许久。“汪董这是给我出了个难题啊。” 他叹了口气,却露出了笑容,“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根本。这样吧,我先向上级汇报,争取一个试点资格,就以汪氏集团为试点,试行‘企业人才子女入学专项通道’。”

“试点需要多久?” 我追问。

“最快一周,慢的话可能要半个月。” 周方怀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街道,“汪董事长,你放心,我会尽快推进,毕竟这些员工的孩子不能等。”

离开教育局时,李蓉蓉难掩兴奋:“董事长,没想到这么顺利!要是试点能通过,那些员工肯定能安心工作了。”

“这只是第一步。” 我看着车窗外掠过的市一中校门,“试点通过后,还要和学校对接,确保每个符合条件的孩子都能顺利入学,后续还要跟进教学质量,不能让员工觉得我们只是走过场。”

回到集团,我立刻召开了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会议,宣布了与教育局谈判的进展。当听到 “专项通道” 和 “试点” 时,会议室里响起了低低的议论声,不少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显然,他们身边也有不少同事面临同样的问题。

“人力资源部要立刻拟定专项方案,明确申请条件、流程和时间表,三天内公示给所有员工。” 我看着林薇,“要安排专人负责对接,一对一解答员工疑问,收集申请材料。”

“法务部要审核方案的合规性,确保与现行政策不冲突。”

“行政部,你们要尽快与市一中、市三中等几所重点学校建立联系,提前沟通入学名额问题。”

一系列指令下达后,会议室里的人立刻行动起来。散会后,马赫特意在门口等我,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董事长,这是电池优化方案的补充材料,刚才忘了给您。” 他的眼神里满是感激,“听说您去教育局为我们争取入学名额了,真的太谢谢您了!我们部门的同事都特别激动,说以后一定更努力工作,回报集团。”

“这是集团应该做的。” 我接过文件夹,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你儿子再等等,过不了多久,他就能在家门口上学了。”

马赫用力点头,眼眶又红了,这次却没再掩饰:“董事长,您不知道,我儿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和邻居家的小孩一起上一中,不用每天早起赶车。等这事成了,我一定带他来给您道谢。”

一周后,市教育局正式批复了试点方案,汪氏集团成为本市首个 “企业人才子女入学专项试点单位”。消息在集团内部公示的那天,人力资源部的电话被打爆了,微信工作群里全是庆祝的消息,不少员工发来了感谢的表情包,还有人晒出了孩子的照片,配文 “终于能让娃在家门口上学了”。

马赫是第一批提交申请材料的。那天他特意穿了件干净的衬衫,手里的文件袋整理得整整齐齐,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董事长,材料都齐了,教育局说下周一就能审核通过,下学期就能转学去市一中了。” 他兴奋地说着,拿出手机给我看他儿子的视频,男孩正在家里收拾书包,嘴里念叨着 “终于能去市一中了”。

我看着视频里雀跃的孩子,又看向马赫眼底的光彩,突然觉得,作为企业的掌舵人,最大的成就从来不是赚了多少利润,而是能为这些跟着企业打拼的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在这座城市里站稳脚跟,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个月后,市一中的入学通知书陆续送到了员工手里。马赫特意带着儿子来我办公室,小男孩穿着崭新的校服,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汪董事长,谢谢您让我能去市一中上学。我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董事长您的期望!”

我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不用谢我,要谢你爸爸,他在公司努力工作,才换来这个机会。以后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做贡献。”

男孩用力点头,马赫站在一旁,笑得眼角都皱了起来。看着这对父子的背影,我拿起桌上的文件,上面是城东研发基地的最新进展报告,各项指标都超额完成。我知道,当员工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全身心投入工作,而这,正是汪氏集团能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

窗外的阳光正好,市一中的操场上,孩子们正在上体育课,欢声笑语顺着风飘进来,带着蓬勃的生机。我拿起电话,拨通了周方怀的号码:“周局长,关于扩大试点范围的事,我们是不是可以再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