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面对员工骗取集团福利的职场决断

“这些信息很重要,但不能作为认定她们‘骗福利’的证据。” 我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看着楼下汪氏集团的 LOGO,语气沉稳而坚定,“订婚不代表一定会立刻怀孕,咨询福利是员工的合法权利,咱们不能用主观猜测代替事实。这样,你现在去办三件事:第一,让人事部门立刻整理这五个员工的入职档案、试用期工作记录、转正审批表,还有和她们沟通怀孕事宜的所有聊天记录、邮件,下午五点前给我一份完整报告;第二,你亲自去和这五个员工单独谈话,不要带任何质疑的态度,就问她们怀孕周数、末次月经时间、后续工作安排,还有入职时未体检的具体原因,全程录音,做好记录;第三,让法务部对接她们提供诊断证明的医院,核实证明的真实性,包括医生资质、检查报告编号、诊断流程,确保没有伪造情况。”

汪路拿出笔记本,快速记录着,原本焦灼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董事长,您考虑得太周全了!我之前只看到表面,差点因为情绪影响判断。我这就去安排,保证下午五点前把报告给您。”

“还有一件事。” 我叫住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入职体检制度修订草案》,递了过去,“你让人事部门根据这个草案,补充‘未完成体检员工转正限制条款’,明确规定未完成全套体检的员工,转正需经董事长办公室审批,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另外,和员工沟通时,态度一定要温和,不要让她们觉得集团在质疑她们,避免引发劳动纠纷。”

汪路接过草案,郑重地点头:“您放心,我一定办好!既不让集团利益受损,也不侵犯员工合法权益。” 说完,他拿起文件夹,快步走出办公室,脚步比来时沉稳了许多。

看着汪路匆忙离开的背影,我重新坐回办公桌前,在笔记本上写下 “制度漏洞补全”“证据链完善”“员工沟通边界” 三个关键词。汪路的忠心和原则性值得肯定,但有时过于急躁,需要引导他用理性和证据解决问题。而这次的 “转正即孕” 事件,也正好给了集团一个完善制度的机会,只有堵住管理漏洞,才能让福利真正惠及该惠及的人,让汪氏走得更稳、更远。

至于那五个女员工,是真的意外怀孕,还是故意钻空子,有待证据说话。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按照制度和法律处理 —— 既要维护集团的公平正义,也要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这是我作为汪氏集团董事长,必须守住的底线。

我指尖落在笔记本上 “制度漏洞补全” 几个字上,忽然想起上个月行政部老员工陈姐的事 —— 她怀孕七个月还坚持在岗位上,直到预产期前一周才申请休假,产后不到三个月就主动返岗,说 “集团给了这么好的福利,咱也不能拖团队后腿”。对比之下,那五个新员工的 “转正即孕”,总让人觉得有些刻意。正思忖着,内线电话突然响起,是法务部总监周明。

“董事长,您让核实的那五份怀孕诊断证明,有结果了。” 周明的声音带着几分凝重,“行政部张萌和研发中心李娜的证明,医院那边反馈说‘诊断日期存疑’—— 张萌的证明显示怀孕六周,但她提供的末次月经时间,和入职体检延后申请的时间完全重合;李娜的证明是在私人诊所开具的,那家诊所没有产科诊疗资质,医生的执业证书也是过期的。”

我握着电话的手指微微一顿,随即沉声道:“继续查,把医院的反馈记录、诊所的资质文件都整理好,和人事部门的报告一起送过来。另外,汪路那边的沟通记录怎么样了?”

“汪路刚把录音发过来,我听了几段。市场部的林晓在被问到末次月经时间时,支支吾吾说不清楚,还反复强调‘怀孕是我的权利,集团不能辞退我’;张萌则直接哭了,说自己是意外怀孕,怕集团不批福利,才找理由延后体检。” 周明补充道,“还有个细节,汪路发现这五个员工的入职登记表上,紧急联系人有两个是同一个人 —— 是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的负责人,这很可能是有组织的钻空子。”

挂了电话,我打开电脑,调出集团的《员工福利管理制度》,翻到 “孕期福利申领条款”—— 上面明确写着 “员工需提供二级以上医院出具的有效诊断证明,且入职满三个月方可申请孕期补贴”。当初制定这条时,就是考虑到避免短期入职员工滥用福利,同时也给真正有需求的员工留足保障,比如陈姐这样的老员工,不仅能享受全额补贴,还能申请育儿室使用权限,这就是汪氏制度的人性化所在:不亏待认真付出的人,也不纵容投机取巧的行为。

下午五点,汪路和周明一起走进办公室,手里拿着厚厚的报告和证据材料。汪路的情绪比早上平静了许多,但还是难掩气愤:“董事长,您看!这五个员工根本就是有预谋的!劳务派遣公司的负责人我们也联系上了,他承认是专门帮人‘找福利好的公司入职,转正后怀孕拿补贴’,还说之前在其他公司也这么操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