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需要‘岗位孵化计划’。” 我补充道,“我们会拿出 200 个‘轮岗实训岗’,面向专业不对口的毕业生开放。比如学市场营销的毕业生,可以先在新能源部门轮岗,了解产品技术后,再转到市场推广岗位;学汉语言文学的,可以参与智慧园区的文案策划、品牌建设工作。实训期间,我们会安排导师一对一指导,考核通过后直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另外,针对想创业的毕业生,汪氏创投会设立 1 亿元‘青年创业基金’,重点支持与新能源、智慧制造相关的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技术和场地支持。”
李主任听完,忍不住拍手称赞:“汪绿萍同志,你这个方案考虑得太周全了!既有短期的岗位扩招,又有长期的校企协同,还有针对特殊群体的孵化计划,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按需定岗’。高层之所以找你,就是因为汪氏不仅有实力,更有担当 —— 前几年疫情时,你们带头不裁员、不降薪,还主动吸纳失业人员,这次又能快速拿出这么系统的方案,果然没让我们失望。”
我站起身,语气诚恳地说:“李主任,这是汪氏应该做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离不开社会的滋养,现在国家有需要,我们当然要挺身而出。其实这些方案,我们战略部早就开始调研了,只是还没来得及完善,这次正好借着国家的号召,加快推进落地。预计下周,我们就会和高校、人社部门对接,月底前完成岗位发布和报名工作,争取让毕业生在毕业前就能拿到录用通知。”
“好!好!” 李主任欣慰地说,“高层会全力支持你们的工作,人社部门会帮你们对接高校资源,税务部门也会落实相关的就业补贴政策。另外,我们还会把汪氏的方案整理成范本,下发给全国的重点企业,推动更多企业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共同解决就业问题’的合力。”
我不经意看到李主任的办公室一个角落的一张办公桌上,桌上摊着几份厚厚的文件,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省市的就业数据。李主任指着其中一份文件,语气沉重:“汪绿萍同志,你看,这是上个月的统计数据,全国青年失业率已经突破 20%,仅北京、上海两地,就有超过十万名毕业生还没找到工作。中央这阵子开了好几次会,讨论怎么破解这个困局,思来想去,还是得靠你们这些有实力、有担当的龙头企业带头,为就业市场注入活力。”
我拿起文件,逐行仔细看着,指尖在 “专业对口率不足 30%”“企业培训成本增加 50%” 等关键数据上划过,沉吟片刻后开口:“李主任,您说的问题我深有体会。前阵子新能源部门招研发助理,收到了两百多份简历,其中 80% 的学生专业对口,但真正能独立完成基础实验操作的,不足 10%。不是学生不努力,是高校的课程设置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了 —— 我们需要的是懂光伏储能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而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学的还是十年前的理论知识,上岗前至少要培训三个月才能上手。”
李主任点点头,语气里带着认同:“你说到点子上了!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核心问题:教育和产业脱节,导致‘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的恶性循环。中央希望汪氏能发挥行业优势,不仅要扩大招聘规模,更要探索一条‘企业 - 高校’联动的就业新模式,为其他企业做个示范。”
“扩大招聘规模是基础,但不能盲目扩招。” 我语气坚定,将早已在心里酝酿好的思路娓娓道来,“汪氏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针对新能源、智慧园区、数字经济三个核心业务板块,新增 500 个应届毕业生岗位,其中研发岗占 40%,运营岗占 30%,剩下的 30% 用于基层储备干部培养。这些岗位会优先面向中西部地区高校和寒门学子,解决‘就业难’和‘区域人才失衡’的双重问题。”
我顿了顿,继续说道:“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要和全国 20 所高校共建‘汪氏产业学院’。在课程设置上,由汪氏的技术骨干和高校教授共同编写教材,把光伏储能、智慧园区管理等企业实际需求的内容融入课堂;在实践环节,学生大三开始就能进入汪氏的实验室和项目现场实习,由资深员工一对一指导,毕业后通过考核就能直接上岗,这样既能解决企业‘培训难’的问题,也能让学生少走弯路。”
李主任眼前一亮,身体微微前倾:“这个‘产业学院’的想法很好!既能解决教育和产业脱节的问题,又能为企业储备人才,一举两得。那第三步呢?”
“第三步,是搭建‘全国大学生就业帮扶平台’。” 我拿出平板电脑,打开提前做好的方案 PPT,“我们会联合行业内的 50 家企业,在平台上发布真实的岗位需求、技能要求和薪资待遇,同时邀请汪氏的高管、HR 和技术专家,定期开展免费的求职指导直播,教学生怎么写简历、怎么应对面试,甚至会为有潜力但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实习期间的生活补贴。”
小主,
我指着 PPT 上的一组数据,语气诚恳:“李主任,您看,根据我们的测算,这三步走下来,第一年就能直接解决 1000 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产业学院’培养的学生,未来五年能为新能源行业输送 5000 名应用型人才。更重要的是,这个模式可以复制 —— 只要其他企业愿意参与,我们可以开放平台的技术和资源,一起推动整个行业的就业生态升级。”
李主任拿起笔,在文件上做了标记,语气里满是赞许:“绿萍同志,你的思路很清晰,既考虑了眼前的就业问题,又着眼于长远的产业发展,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家国情怀’!中央会全力支持汪氏的计划,无论是政策倾斜还是资源对接,我们都会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