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票房3.6亿,捧杀

报道的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用词一个比一个浮夸:

《许昊:用3.6亿票房重新定义中国电影!》

《从歌王到商界巨子再到票房神话,许昊的跨界传奇!》

《19岁福布斯第三,20岁票房奇迹,许昊是重生者吗?》

《深度解析许昊模式:他如何看穿未来?》

《许昊点石成金:下一个被昊天看中的领域是什么?》

报道的内容也开始变味,不再局限于《人在囧途》的成功本身,而是开始神化他的一切:

他的发家史被添油加醋地描绘成“步步精准、算无遗策”的神话,仿佛他早在重生之初就看到了2006年的每一个风口。

他的商业决策被解读为“具有上帝视角”的布局,收购晋江、入股优酷被形容为“早已预见到IP和平台的终极价值”。

他的人际关系被过度解读,与他有过交集的每一位女性(杨密、刘诗诗、陈晨、沈念、景甜,甚至王楠楠)都被媒体拿出来反复揣测,编织成“帝王般”的后宫叙事。

他的个人生活也被无限放大,他在片场的专注、他偶尔流露的疲惫,都被描述成“天将降大任”的注脚。

网络上,“许昊是我爹”、“许昊重生者实锤”、“跟着昊哥走,财富在招手”这类玩梗和盲目崇拜的言论泛滥成灾。

他似乎被捧上了一个完美无缺、无所不能的神坛。

王志坐在宽大的老板椅上看着手里的报告冷笑,你不是想出名吗?我来帮你!

报告上写着:

“景甜大年三十晚上去昊天参加跨年会,一夜未归!”

面对这铺天盖地、几乎要将他淹没的赞誉,最初的欣喜和成就感很快过去。

许昊坐在昊天大厦顶层的办公室里,看着堆积如山的赞美报道,眉头却越皱越紧。

“丽蓉姐,你不觉得……这风头有点太过了吗?”

许昊将一份将他形容为“商业先知”的杂志扔在桌上,语气凝重。

赵丽蓉也面露忧色:

“是太过了。现在几乎听不到任何理性的声音,全是吹捧。这很不正常。”

小乔拿着平板,念着网络上的狂热评论,担忧地说:

“昊哥,现在好多人都说你是神,说你做什么都能成……这听着都吓人。”

许昊走到窗前,看着楼下依旧徘徊不肯离去的记者,眼神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