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首长,我理解大家对我的关心,这份关怀我铭记于心,但我认为自己必须参加这次战斗,这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战斗任务,更是为了实现我们更为宏大的战略目标。”
“863 旅作为机动性兵力较强的部队,我对其成员更为熟悉,从战士们的性格特点、战斗技能,到各个连队的作战风格和协同能力,我都了如指掌,指挥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位战士的优势,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陈振华稍稍停顿,深吸一口气,神情越发凝重:
“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每一秒都可能决定战斗的胜负,在尤其是在平原作战硬碰硬这种情况下,指挥官与部队之间的默契至关重要。“
“只有我亲自带队,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最准确的判断,下达最有效的指令,充分发挥 863 旅的机动性优势,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战场情况。”
“无论是遭遇敌人的突袭,还是需要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我相信我与 863 旅的默契配合,能够让我们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陈振华的表情变得更加严肃,他继续说道:“此外,小鬼子在火炮方面具有显着优势,他们的火炮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射程远、精度高,给我们的作战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若我们八路军想要在徐州会战中有效抵抗敌人,乃至协助国军取得一定成绩,强大的火炮支持必不可少。”
“当前,来自北方老毛子对于国府的空军以及火炮援助,远不及历史预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充分发挥我们现有的火炮优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有我亲自带领 863 旅的近远程火炮力量投入战场,才能根据实际战况,精准地调配火力,给予前线足够的、及时的火力支持,为战斗胜利增添有力保障。”
除此之外,陈振华还透露了一个更为长远的计划,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抗日力量蓬勃发展的景象:
“鉴于新郑地区独立六团的建设基础,我打算借此机会将独立六团的力量扩展到豫省、鲁省以及皖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