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四团的战士们,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如同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
骑兵团则如疾风骤雨,从侧翼迅速包抄,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在八路军的勇猛攻击下,这个日军大队很快便土崩瓦解,被彻底消灭。
尽管阳泉日军的支援部队被歼,但这并未阻挡第 26 师团继续向八路军阵地进攻的步伐。
他们将目标锁定在 129 师守卫的县城,以及 115 师和 120 师所守护的县城。日军的炮火如雨点般倾泻在这些城镇,房屋在炮火中纷纷倒塌,无辜百姓的哭喊声交织在炮火声中,令人痛心疾首。
与此同时,日军方面也在打着其他算盘。在与晋绥军反复沟通并做了大量“工作”后,他们准备将防守的几个小县城直接交给晋绥军。
华北派遣军甚至有意将整个太原、阳泉地区都交予晋绥军管理。他们心里清楚,仅靠太原县城一个旅团的兵力,根本无法抵御八路军日益猛烈的围击。
华北派遣军参谋长在争得了寺内寿一的授权后,主动与晋绥军接触。在双方的谈判桌上,日军提出将太原交接给晋绥军管理,但条件是晋绥军要对八路军展开主动攻击,甚至整个晋省的日军相关事务都要由晋绥军接手管理。
面对日军的提议,阎长官最终做出了妥协。就这样,彼时剩余不到 8 万人的晋绥军,在晋省大地上开始加剧了与八路军展开摩擦。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学得更加狡猾,行动也更为隐蔽。晋绥军先是驱使一些土匪、伪军和日军在前方冲锋陷阵,攻打八路军,而自己则在后方等待时机,准备最后“收摊”。
特别是在一些包围、围歼战中,晋绥军总是在最后时刻出动,妄图坐收渔利。
然而,八路军 129 师、120 师以及 115 师面对这种情况,丝毫没有退缩和手软。他们迅速做出反应,以雷霆万钧之势给予敌人猛烈的打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战神师长深知战场形势,他精心部署,指挥部队利用地形优势,设下重重埋伏。当晋绥军与日军的联合部队进入埋伏圈后,129 师的战士们如神兵天降,枪声、喊杀声响彻山谷。
在八路军的强力反击下,日军第 26 师团的兵力损失进一步加快。战场上,日军横尸遍野,曾经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八路军各师的英勇抗击下,逐渐露出了疲态。
晋绥军也在这场冲突中尝到了苦头,他们原本以为可以在日军和八路军的争斗中谋取私利,却没想到被八路军的强大战斗力打得节节败退。
在晋北的一处战场上,120师的将士们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一名八路军战士,名叫王大林,他手持大刀,眼神坚定地冲向敌人。
他的大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每一次挥舞都伴随着敌人的惨叫。他的身上已经多处负伤,但他依然毫不退缩,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保卫祖国,赶走侵略者。
在他的带动下,周围的战士们也都奋勇向前,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而在晋北地区,晋绥军与115师的摩擦也不断升级。晋绥军的一个团在执行任务时,与115师的一个营遭遇。
115师的营长李刚强面对晋绥军的挑衅,毫不畏惧。他站在队伍前,大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