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表很快送到了八路军总部和各师首长手里。战神师长在365师的编制旁批注:“平津线防务需梯次配置,独立旅可多练铁路破袭战。”
陈师长的回信更直接:“365师的编制很扎实,大致就是这样,具体的指挥员做了一定的调整,更加符合每个指挥员的特点和专长。”
收到回信的那天,陈振华站在地图前,把三个师的防区用红笔连起来,正好形成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将晋冀鲁豫根据地牢牢护在中间。
“这才是真正的铁壁合围。”他对身边的人说,“小鬼子想从任何一个方向进来,都得先问问这三个师答应不答应。“
敢死队的营房里,赵老三正在给队员们读报纸。当读到“八路军在平津县外围炸毁日军弹药库”时,整个营房都沸腾了。“咱们也得加把劲!”一个队员喊道,“不能让老八路把功劳都抢光了!”
陈振华恰好路过,听见这话笑了:“功劳不是抢的,是打出来的。等你们打了胜仗,我亲自给你们庆功。”
他看着墙上的“赎罪”红旗,补充道,“但别忘了,你们的目标不只是立功,是找回做人的本分。”
几天后,敢死队终于等来了战斗命令——配合365师拔掉平津线的一个日军炮楼。出发前,赵老三把每个人的木牌收起来,说:“打完这仗,有功的,我替你们把木牌烧了;没回来的,我把名字刻在纪念碑上。”
战斗打得异常惨烈。敢死队顶着日军的机枪火力冲锋,用炸药包炸开炮楼的大门。赵老三第一个冲进去,被流弹打中胸口,临死前还在喊:“杀鬼子!”
当战斗结束时,1000人的敢死队只剩600余人,却硬生生拔掉了这个号称“固若金汤”的炮楼。
打扫战场时,战士们在赵老三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我欠王家村三条命,今日杀鬼子五人,算还清了。若有来生,再做中国人。”陈振华看着纸条,默默把它收进怀里。
战后,600余名幸存的敢死队员被编入正规部队,胸前的木牌换成了鲜红的领章。有个队员摸着领章,突然哭了:“俺爹要是知道俺现在是八路军,肯定能瞑目了。”
当然,在之后的一场又一城战斗中,再次有敢死队的队员牺牲,直到所有的敢死队员全部牺牲,敢死队的行动才算结束,但是敢死队的编制却被保留了下来,激励着无数的八路军将士们。
陈振华站在炮楼的废墟上,望着远处的根据地。各部队的训练声、兵工厂的机器声、老乡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雄浑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