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庸小说全集>修订版《越女剑》小说在线阅读

越女剑来历大揭秘:金庸笔下的吴越争霸故事!

官网:JinYong123.COM    小说:修订版《越女剑》    作者:金庸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白色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越女剑来历大揭秘:金庸笔下的吴越争霸故事!《吴越春秋》中记载了一位越国南林处女擅长剑术,被范蠡引荐给越王句践(又称勾践),后来女子担当了越国军队的剑术教练,使得越国军队战斗力大增的故事。后来攻吴,大概越人战士也让这位越女的剑术“越女之剑”大显神威,杀得吴军人滚马翻。这个女子的故事还被金庸先生写入了武侠小说《越女剑》之中,此女子被金庸先生起了个名字叫阿青,她还暗地里对范蠡大夫起了情愫,但却又嫉妒范蠡所形容的西施的美貌(因范蠡给她描述楚地传说中的湘妃,实为描述西施),用剑气击伤了西施,看到西施真颜后,又震惊于她的美貌而逃离。

金庸先生为“越女剑”的古老传说增添了更多的浪漫传奇色彩,而这个故事的原始出处《吴越春秋》也是一部野史气味浓郁的史籍。不过,我觉得,野史也未必完全都是向壁虚造,倘若越国人当年真的聘了一位剑术教练,他(或她)的来头和剑术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吴越之地,在春秋时代就长于冶金之术,这主要是因为江东地区铜锡两种矿产资源都比较丰赡,所以也能养出一大波能工巧匠。越王句践也接见过一位善于相剑的奇人薛烛,此人点出,句践的五把宝剑当中,只有“纯钧”一把堪称真正的宝剑,句践也告诉薛烛,此剑系名师风胡子所铸。可见越国的宝剑,在当时确实是一大地方名片。

但是,吴越之地,所出的剑士却不是很有名气,这大概也是因为长期远离中原地区的文明环境加战争技术落后,所以战术方面也远不及中原诸国以及扶持过越国的楚国。《吴越春秋》也曾记载,被范蠡召来教授越人弩箭之术的陈音,就是一位楚人,甚至句践的两大谋主,范蠡文种二人,都是地道的楚人,不过现在有人觉得,这两个人,可能也是和当年晋国派申公巫臣去教导吴国并挑唆吴国反楚一样,是楚国派出去的援越参谋。这个逻辑颇有可信之处,毕竟越国公室也有很大概率是芈姓(参照《世本》《国语·郑语》),甚至有可能就是当年楚国第一个称王的国君熊渠所封的“越章王”的后代。扶植一个同姓兄弟去打击吴国这种“封豕长蛇”(《左传》记载的申包胥之语)实在再合适不过。所以,剑术高超的越女,备不住实际上也是楚女。

但是,“越女”真的是正牌剑术教练吗?考虑到那个年代女子低下的地位,恐怕这又是个大难题。但是《吴越春秋》记述的越女的另一段经历,却还是露出了一点越女来历的蛛丝马迹。

越女在奔赴见越王之所的路上,曾经遇到过一位自称“袁公”的老先生,此公听闻女子擅长剑术,就在道旁拔了一根竹子与女子比试,女子也取了一截竹子上掉落的枯枝作陪,袁公先攻,不料女子反击迅猛,击中要害三次,袁公输了以后,却突然化作一只白猿,跑掉了。小说《越女剑》中则干脆没有提袁公从人化猿的事情,就讲到越女阿青与被她称为“白公公”的白猿用竹杖斗剑。阿青先是正常打斗,后极力格挡白猿,最后还告诉范蠡,白公公要来扑过来刺死他,因为白公公不想外传剑术,最后她只好打断了白公公的双臂。

这个袁公,或“白猿”,大概是一个人的化身,有关他的要点,不在于“猿”或“袁公”,而在于“白”,有可能,这头白猿,就与吴越战争的同时楚国一位有名的大贵族——白公胜有关,白公胜的老爹,就是楚国那个先被亲爹扒灰,后又跟随伍子胥流亡的太子——太子建。

白公胜返回楚国,不是借助吴国破郢战争后期阖闾弟夫概投楚的机会,而是在之后的夫差时期,蒙楚国令尹子西(名申,也是白公胜的叔叔)呼召而和平返回的,时在楚惠王二年(前487年)。

子西要召他回来,是听说他为人朴直而刚强,准备把他派到边境去防备吴国(可能同时阿胜对吴国也不怎么满意了)。但叶公沈诸梁(就是“好龙”的那个叶公)不同意,认为胜为人狡诈而好作乱,恐怕是“狼子野心,怨贼之人也”。但子西还是固执己见,把胜召了回来,并且封其为白公,官居巢邑大夫,在边境抵御吴国。

白公胜回归楚国以后,就一门心思想要攻打郑国为父报仇,但屡屡不被执政的令尹所应允,因此就心怀不满,开始阴结死士,图谋不轨。

但同时楚国也在扶持越国,事实上,楚国自从昭王时代就开始扶持越国了,昭王的正室夫人,兼楚惠王的生母,就是句践的女儿,很有可能,湖北江陵附近出土的那柄越王句践剑(上有铭文“钺王鸠浅,自乍(作)用鐱”),就是当年句践嫁女时候送的嫁妆。有了这层亲戚,加上楚国人先前还受了吴国那么大的罪,大仇不报不行,肯定楚国要花力气帮帮越国。再看白公胜,他虽然在吴国呆了很长时间,差不多是从小在吴国长大的,但回了楚国,就得为楚国办事,其实后来白公胜造反,也是从抗吴前线得胜归来后干的好事。估计白公胜这时候也要为楚国的援越事业做点贡献。所以就派了一位剑术教练去帮助越国。但后来由于年深日久,加上白公胜后来造反名声不好,所以这个剑术教练的形象就在民间传说中变成了一头白猿,至于“越女”,恐怕也并非是越国女子,而是楚国剑术教练的女儿或是他带过去的陪练或助教。因为范蠡也有楚国背景,所以大概越国方面接待剑术教练的人,就是范蠡。

这位剑术教练被征召的时间,也有可能要更晚一些,不是如《吴越春秋》所言在句践十三年(前484年),很有可能在白公胜在楚国作乱失败以后。白公胜作乱,时在鲁哀公十六年(楚惠王十年,越句践十八年,即前479年,也是孔子去世那一年,墨子说孔子教导白公胜犯上作乱是胡扯,因为孔子离开楚国的时候,楚昭王还在人间),他失败以后,他的弟弟王孙燕,还带着自己的嫂子逃到了吴国的頯黄氏(今安徽宣城)。

这时候,越灭吴的九年持久战(前482-前473年)已经开端,在越国偷袭吴都的时候(前482年),越国人击毙了夫差的太子友,但是趁着战事松了下来,年老的夫差一看当年好哥们白公胜的嫂子来了,于是色心又起了,派使者持金百镒、白璧一双的聘礼,去聘白公胜的遗孀为正室夫人。这女子却认为“弃义从欲者,污也。见利忘死者,贪也。”不愿意居吴夫人之高位。《列女传》说吴王后来称她为“楚贞姬”,嘉奖其廉洁而诚信,这大概就是刘向为了紧扣女德主题而编出来的说法。

但是,说点严肃的,考虑到頯黄氏之地邻近越国,恐怕是在此事以后,王孙燕看吴王都面临天大威胁了还色心不减,所以干脆带着嫂子投奔越国去了。他是白公胜的弟弟,很有可能,越国的剑术教练,就是他本人或是白公胜余党中的一员,所以用了“白猿”来作代号。而“越女”倒依然可能是“白猿”的陪练,真实身份有可能是“白猿”的家眷,未必是白公胜的遗孀(当时可能已经三四十岁了,在那个年代已经不怎么受男人欢迎了)。

再来看看越女真正传授的剑术会是什么样子,《吴越春秋》有载:“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这一段话,是越女对句践所总结的剑术要点,大致就是,要动静结合,不动时静若女子,动则似惧虎之狂奔。

这段越女的话,倒也是能对得起她那个年代剑的形制,在她那个年代,由于青铜的延展性不及钢铁,所以青铜剑的长度也无法像后世的铁剑那样,达到1米左右乃至1米以上的长度,一般长度只有50-60厘米,差不多是成年人半条胳膊那么长。这样的短剑,比后来罗马人的王牌兵器罗马短剑还要短上20厘米左右,就连出土的那柄句践的宝剑,也仅仅50厘米长。这样的短剑,在战场上使用,一定得藏着掖着,不能像长柄兵器那样明晃晃地亮给敌人。大概这样的剑如果大规模列装部队,其剑术也是会跟罗马短剑的剑术差不多,在靠近敌军时拔剑突刺。而吴越之地多水路,即使是旱地作战,也往往战场水泽遍地。在水战以及这样池沼遍布的战场上,兵士们不像陆战那样需要摆阵型前进,而是以散兵形式,持短兵与敌人相接触,所以越女的剑术强调动静结合,是符合当时战场条件要求的。王孙燕奔吴之次年,越国在笠泽之战这场战场水陆交杂的战役中击败了吴军,使得吴军“三战三北”,不得不龟缩于城中。大概,楚国过来的“白猿”教练与越女助教所传授的剑术,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毕竟楚国也是水泽遍地的邦国,其实战剑术肯定也是有其地理实用性的。

(水陆攻战图鉴拓片,可见水战中战士多持戈与剑这类利于近战的兵器,甚至操舟之卒也腰悬短剑,这与近代的海盗喜欢剑与手枪的武器配备近似)

再回头看一下灭吴前后的越楚关系,在鲁哀公十九年(前476年)的春天,越国假意伐楚,以迷惑吴人,同年秋天,楚国也“回击”了一下,派叶公沈诸梁东征,打到了越国的大后方,滨海的三夷(今浙江宁波一带,该部族当为越国附庸),还接受了当地人送来的女子作为妻妾并与三夷人结盟。

这虽然是一次佯动,但又是结亲又是结盟,难道楚国人是要三夷人同时侍奉二主吗?这戏实在有点过火,勾践怎能不防?

彻底灭吴以后,越国又在瓜分吴国故土的问题上,与楚国产生了纠纷。当时,勾践志得意满,甚至还要向楚国借师挑战晋国。不过,楚国的老臣左史倚相倒是看出了越国实际上没有那么大威风,就劝说楚惠王:如今越国灭吴,怕是自己也损失不少,但是又要向我国求兵攻晋,只是为了显示自己威风还在没受什么损失,不如起兵攻越。

当时文种听到消息后,就劝勾践,我方损失也不小,不如我国先贿赂贿赂楚国吧。勾践就听从了建议,把“露山之阴五百里”的土地(今蚌埠到巢湖一带的土地,马王堆帛书《缪和》作“南巢至于北蕲,南北七百里”)割让给了楚国,这片土地还成为了倚相的封地。

大概这也使得勾践把外交工作转向了晋国与晋国的东方盟友鲁国。勾践在灭吴之后次年,派范蠡去秦淮河边筑冶城(南京的最初雏形)的目的,可能就一是为了保护吴国遗留的军工工业,二是为了防备楚国从江北的前哨阵地“棠邑”(今南京六合)袭击越国。《清华简·系年》也把勾践灭吴前后这通外交操作概括为“越王勾践克吴,越人因袭吴之与晋为好。”

而范蠡筑城的同年,文种也因句践用“九术之策,今用三已破强吴,其六尚在子所,愿幸以余术为孤前王于地下谋吴之前人”的构陷说法而被赐剑自裁。其实范蠡也没好到哪去,“陶朱公”经商的传说,以及与西施归隐九湖的传说,大抵都是文人的意淫。贾谊所作之《新书》当中记载“事济功成,范蠡负石而蹈五湖,大夫种系领谢室,渠如处车裂回泉。”足见范、文二人都是死于非命,《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中虽然没有说范蠡死于非命,但称范蠡的代号为“鸱夷子皮”,很有可能就是暗示范蠡也跟伍子胥一样,被装进皮袋,扔到长江里去了。

句践这么干,其实就是在向楚国,以及他的外孙子楚惠王做赌气式的示威,我们越国不是东方捕鱼人的小国了,也是一方霸主!按照句践的这种脾气,只怕“白猿”教练与他的女助教,在破吴以后也未必会好到哪里去。我只好猜测,他们在句践野心膨胀以前,就离开了越国吧,要真的如此,也得再逃离后做好保密工作,不要让自身白公胜余党的身份暴露,否则在楚国怕是会很难受的。

一秒钟记住本站网址:JinYong123.COM

 

扩展阅读:

金庸小说顺序顺口溜,金庸小说作品大全一览表

金庸小说武功排名,金庸小说中十大最强武功排行榜【武功版+人物版】

金庸小说排名,金庸小说受欢迎排名

 

金庸小说的三大版本:
  金庸小说有三个版本:旧版连载版)、修订版新版三联版)和新修版
  1955年至1972年的小说稿称为旧版,主要连载于报刊,故“旧版”,也称“连载版”。连载后的各小说又出现了许多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大多已散佚(直至2000年后,金庸所有作品的旧版都被书迷完整整理出电子版)。
  1970年起,金庸着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修订版”,“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授权三联书店出版发行,“修订版”故俗称“新版”、“三联版”。
  1999年,金庸又开始修订小说,正名为“新修版”,至今已全部修订完毕,分别授权大陆广州出版社、台湾远流出版社、香港明河社出版发行。
  首页展示的版本为修订版,也称新版三联版,流传最广,首次阅读推荐阅读此版本!其他版入口:旧版新修版


金庸小说阅读顺序:

金庸推荐顺序:《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越女剑

小说历史顺序:《越女剑》→《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侠客行》→《碧血剑》→《鹿鼎记》→《白马啸西风》→《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雪山飞狐》→《鸳鸯刀》→《连城诀

小说创作顺序:《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越女剑

网友推荐顺序:《笑傲江湖》→《连城诀》→《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白马啸西风》→《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碧血剑》→《鹿鼎记》→《越女剑》→《侠客行》→《鸳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