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自己在思考,可你看到的所谓真相,不过是父权体系叙事结构下编织的幻影。
当父权能够随意编织如此庞大的谎言,那么高度集权的皇权呢?
将史书往前翻,追根溯源地翻到事件的最初,就会发现原来一路从史书上看到的,不是事件的真相,而是史官想要看到或者以为看到的。
赵盾未参与弑君,董狐一句“弑君之责不在你又在谁?”,执意在史书上写上“赵盾弑其君”。
对此,孔子认为这符合正统的君臣之道,便夸耀其为“古之良史”,董狐直笔还成了史学家的追求。
也就是说儒家所追求的实事并不是事实,他们要的是君忧臣辱,君辱臣死的君君臣臣、秩序井然,而这种秩序往往被称之为权力,是上位者所要的统治。
什么叫事实,上位者自有定义。
哪怕武皇未曾杀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王皇后,后世也要编出一个这样的故事。
甚至现代社会提及武皇,也能让很多人破防。
除了武皇向世人证明了女子亦可为帝,挑战了父权的权威。
还因为武皇在权力面前,没有无条件地自愿向儿子让渡所有利益,而是选择自己登基为帝,执掌天下。
这是父权体系所无法容忍的。
在父权体系的逻辑里,甚至认为是武皇抢了儿子的天下。
在丈夫死后,所有的利益都是儿子的,母亲才是依附儿子生存的附属物。
这才符合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父死从之的儒家理念。
在父权体系里,母亲就应该是无条件爱儿子,以能为儿子牺牲为荣。至于对待女儿,则应当以提前将女儿驯化成婆家合格的奴隶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