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张树立,眼神诚恳得像是在进行一场学术探讨。
“达康书记,他就像一个优秀的百米冲刺选手,爆发力极强,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领先。但现在,汉东这场比赛,已经进入了马拉松阶段。需要的,不再是爆发力,而是耐力,是更科学、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我们不能责怪冲刺选手跑不了马拉松,我们只能说,赛道变了。”
这番话,将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巧妙地描绘成了一次无奈的、非个人因素的时代更迭。它让“背叛”这个词,听起来不再那么刺耳,反而有了一种“顺应潮流”的必然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树立的心,开始剧烈地动摇。
祁同伟没有给他过多思考的时间,他“无意”中提起了欧阳菁的案子。
“唉,说起来,欧阳菁同志的事情,也真是让人痛心。我看了专案组的初步材料,触目惊心啊。我们也没想到,问题会这么严重。现在人证物证俱在,澳洲那边也引渡回来了,已经是铁案了。达康书记,这次是被家庭彻底拖累了。”
他看似在感慨,实则是在向张树立传递一个明确的信息:李达康的倒台,已成定局,谁也无法挽回。
最后,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窗外那片广阔的天空,仿佛在展望未来。
“汉东,需要稳定。京州,更需要稳定。达康书记之后,京州需要一位有经验、有原则、又能跟上新时代步伐的同志,来稳住大局,平稳过渡。张书记,你作为市纪委书记,责任重大啊。”
这句话,已经不是暗示,而是赤裸裸的许诺了。
张树立站起身,端起面前那杯早已凉透的茶,一饮而尽。苦涩的茶水,也压不住他心中的惊涛骇浪。
他知道,他该做出选择了。
“祁厅长,”他抬起头,眼神已经变得无比坚定,“我明白了。感谢您的教诲。关于京州的一些情况,特别是光明湖项目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我觉得,我作为市纪委书记,有责任,也有义务,向省纪委的同志们,做一个详细的补充汇报。”
祁同伟笑了。
他知道,李达康那座坚固的堡垒,最核心的那块基石,已经被他,亲手撬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