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材来源登记太过繁琐!”商人代表、咸阳“聚宝楼”店主钱万贯苦着脸道,“灵草产地分散,有的来自深山,有的来自列国,如何一一登记?若登记有误,岂不是平白受罚?”
李斯当即反驳:“繁琐是为了透明。深山灵草可登记采集人,列国灵材可登记进口商,官府会派炼气士协助核验,不会让商人独自承担。登记有误若属无心,可补正;若属故意隐瞒,才会受罚,这正是秦法‘过罚相当’的体现。”
法道学院的炼气士代表补充:“我们可提供‘溯源符’,商人采集或收购灵材时,只需贴符便可记录来源信息,登记时只需出示符纸即可,操作并不复杂。”
针对“灵火焚身过酷”的质疑,修士代表、法道学院讲师石敢道:“修士参与欺诈,用灵力害人,比凡人欺诈危害更大。普通刑罚难以震慑,灵火焚身专焚妄念,既能惩戒,又能警示其他修士,不算过酷。”他举例:“北地灵盐案中,被骗的农夫灵田减产,修士灵力紊乱,他们的痛苦难道不比灵火焚身轻?”
旧贵族代表试图模糊界限:“仙门提供灵材鉴定服务,收取费用属正常交易,算不算勾结?”
嬴政冷声道:“仙门若依法登记、公平收费,便是正常服务;若利用鉴定权垄断、抬价,便是勾结!界限在‘是否依法’,不在‘是否收费’。”
廷议持续一日,最终草案通过修订,明确了“登记简化流程”“灵火焚身仅限恶意欺诈”“仙门服务需官府备案”等细节。嬴政在终稿上加盖人皇法印:“《市易法》即日起颁布,由监察御史与郡县官吏联合执行,务必做到‘商修知法,市场有序’!”
颁布推行广宣传
《市易法》颁布当日,咸阳城的灵材市人头攒动。百名法家修士抬着刻有律法全文的青铜碑,在市集中央立起,碑上的“溯源阵”符文与登记册的符文产生共鸣,确保律法条文能被灵力感应。李斯亲自宣读核心条款,当念到“灵火焚身”时,台下的商人与修士无不屏息,不少曾参与勾结的人脸色惨白,悄悄后退。
为让律法家喻户晓,官府采取了“三维宣传”策略:一是“文字宣传”,在市集、驿站、村落张贴图文并茂的抄本,用插画展示“灵材登记流程”“欺诈受罚案例”,连不识字的农夫都能看懂;二是“灵力宣传”,炼气士在登记册、青铜碑上注入灵力,百姓触摸时能听到律法讲解的声音,修士触摸时若有欺诈念头,会产生轻微刺痛;三是“案例宣传”,监察御史在市集公开审理了“明法草囤积案”,将主犯商人与修士当场判罚,用执法鞭惩戒后,押往刑场准备执行灵火焚身,围观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偏远郡县的宣传同样深入。法道学院的学子组成“讲法队”,携带“投影阵盘”奔赴各地,将《市易法》条文投射在岩壁、树干上,结合当地的欺诈案例讲解:“这是你们村的王老五,勾结修士卖假灵盐,按新律要没收财产,修士要受灵火焚身……”生动的讲解让百姓迅速理解律法的意义。
商人的反应则复杂多样。正当商人如“百草堂”(新店主)积极登记灵材来源,主动悬挂“依法经营”的牌匾;而曾参与勾结的商人则纷纷清库存、撇清关系,有的甚至关闭店铺转行——灵火焚身的威慑力让他们不敢再铤而走险。修士群体也迅速收敛,不少曾为商人“站台”的修士主动到官府备案,承诺不再参与欺诈。
执法严明显法威
《市易法》的执行,由监察御史与郡县“市易官”(新设立的官职,专管灵材交易)联合负责,执法手段结合了法家符文与奇门阵法,确保“违法必查、查必严惩”。
在咸阳灵材市,市易官张平带着“溯源镜”(能照出灵材真实来源与灵力等级)巡查,镜光扫过“金石铺”的玄铁砂,立刻显示“产地标注虚假,实际来自崆峒派控制的黑石山”,店主与勾结的修士当场被拿下,玄铁砂全部没收,店主财产充公,修士则被执法鞭惩戒后等待灵火焚身;在邯郸,监察御史李严用“测妄晶”(能检测灵材是否伪造)抽查“百草堂”,发现标注“百年凝神花”实为五年生,店主与帮凶修士被当场揭穿,店铺查封,涉案人员全部收监。
最具震慑力的是“灵火焚身”的首次执行。北地郡灵盐案主犯李三与昆仑派弟子赵玄被押至刑场,刑场中央立着“法火柱”(刻有“昆吾火阵”的石柱)。随着市易官一声令下,石柱符文亮起,淡蓝色的昆吾火从地面涌出,包裹住两人的魂魄。李三在火焰中看到被骗农夫的哭诉,赵玄则感受到修士灵力紊乱的痛苦,两人发出凄厉的惨叫,却未伤及肉体,最终魂魄在无尽悔恨中溃散,修为尽废——这一幕被“传讯符”传遍全国,商人与修士无不心惊,市场乱象瞬间收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