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过程中,也涌现出不少守法典型。咸阳“诚信铺”店主陈老实主动登记所有灵材来源,甚至标注“部分灵草略有虫蛀,不影响使用,低价出售”,监察御史为其挂牌“守法商户”,减免三成赋税;法道学院学子王甲发现有人售卖假“凝神丹”,立刻举报,不仅获赏灵田一亩,还被纳入“执法辅助队”,协助市易官巡查。
市场归序见成效
《市易法》推行三月后,灵材市场的变化肉眼可见。咸阳灵材市的明码标价牌多了起来,商人主动出示“灵材登记册”,修士购材时会先请市易官用溯源镜核验;邯郸玄铁砂的价格回落至市价,寒门修士终于能 afford 法剑炼制材料;北地灵盐恢复平价,农夫灵田重新增产,修士灵力紊乱的案例锐减。
百姓与修士的态度也从怀疑转为支持。在灵材市摆摊的农夫张老汉笑着说:“以前卖灵草总被压价,现在有登记册,商人不敢骗我,价格公道多了!”法道学院学子韩平则感慨:“明法草价格降了,我们能买到制符材料,清心符产量翻倍,修士们的心神都稳定多了。”
更深远的影响是市场秩序的规范化。商人开始意识到,守法经营同样能获利,且风险更低;修士则明白,灵力是修法的工具,而非欺诈的手段。咸阳“聚宝楼”店主钱万贯转型经营“平价灵材铺”,因信誉好,生意比垄断时更旺;曾参与勾结的修士张奎主动到官府自首,缴纳罚款后转行成为“灵材鉴定师”,用灵力帮助市易官核验灵材,也算将功补过。
然而,监察御史在执法中也发现了新的问题:许多灵材的产地灵脉,实际被仙门或旧贵族控制,商人登记的“来源”虽合法,却需向控制者缴纳高额“过路费”,这本质上仍是垄断,只是从“市场垄断”转为“源头垄断”。
“灵材源头在灵脉,若灵脉被仙门、贵族控制,商人登记再规范,也难逃被盘剥的命运。”李斯在朝会上忧心道,“北地郡的‘寒水石’产地被昆仑派控制,商人每采一石,需缴半石作为‘灵脉使用费’,这费用最终转嫁到修士与百姓身上,与垄断无异。”
嬴政眼中闪过锐利:“《市易法》管住了市场,却管不了源头。看来,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从根上入手——将灵脉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分配,才能真正打破垄断,让灵材平价流通。”
伏笔暗藏引国化
《市易法》的推行,虽暂时规范了市场,却让灵脉垄断的问题更加凸显。监察御史的报告中,详细记录了灵脉控制者的盘剥:仙门控制的灵草产地,商人需缴“灵脉维护费”;旧贵族控制的灵矿,修士需付“开采许可费”;甚至连一些普通灵泉,都被地方豪强圈占,收取“饮水费”。
在一次巡查中,御史李严发现,咸阳周边的“青云岭”(盛产明法草)虽名义上归百姓所有,实际却被旧秦贵族嬴侈的门客控制,商人采草需支付“地租”,而这地租最终流入嬴侈腰包。李严依法处置了门客,却无法收回青云岭的控制权——按旧律,灵脉归属需查“传承文书”,嬴侈持有秦昭襄王时期的文书,虽明显不公,却难以推翻。
“传承文书?不过是旧贵族掠夺的借口!”嬴政看着李严的报告,冷笑一声,“秦法讲‘有功者赏,有能者用’,灵脉作为修法根本,岂能凭一纸旧文垄断?”
韩非子补充道:“仙门与旧贵族控制灵脉,不仅盘剥商人与修士,更在暗中培养势力。昆仑派控制的‘玄铁山’,产出的玄铁砂优先供应仙门修士,秦军炼器都需高价购买;旧赵贵族控制的‘凝神谷’,只允许贵族子弟采集灵草,寒门修士靠近便以‘惊扰灵脉’为由驱赶。”
法道学院的学子们也纷纷上书:“灵脉垄断不除,《市易法》效果有限。恳请陛下将灵脉收归国有,按军功、贡献分配使用权,让有功修士与启灵院能平价获取灵材。”
这些呼声与隐患,让嬴政坚定了灵脉国有化的决心。他在朝会上对李斯、韩非子道:“《市易法》是治标,灵脉国有化才是治本。你们着手准备方案,待市易法稳定后,便推行灵脉国有,彻底打破仙门与旧贵族的垄断,让灵脉真正成为普惠众生的资源。”
咸阳城的灵材市,在《市易法》的规范下日渐有序,商人的吆喝声变得诚信,修士的选购变得安心,百姓的祭拜变得从容。但在这平静之下,一场关于灵脉归属的变革已在酝酿——《市易法》的推行,如同为灵脉国有化打开了一扇窗,让嬴政与法家修士看清了垄断的根源,也让天下人意识到,只有灵脉国有,才能让法统的公平真正落地。
夕阳下的灵材市,最后一批商人收起摊位,登记册上的“溯源阵”符文在余晖中闪烁,仿佛在预示着灵脉归属的新秩序。而在咸阳宫的地图前,嬴政的指尖正划过秦国的山川灵脉,目光坚定——灵脉国有化的风暴,已在《市易法》的铺垫下,悄然凝聚力量,等待着席卷全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