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地处陕、鄂、豫三省交界,山峦起伏,历来便是流民聚集之所。
自道场将其纳入麾下后,更是吸引了大量在河南、湖北等地难以生存的百姓拖家带口前来投奔。
张潇一的身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县学的一间教室外。
里面正在上一节历史课。
授课的先生并非人类,而是一只毛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六耳猕猴,正用极其通俗易懂的大白话,给下面一群年龄不一的学子讲解历史,甚至后面还坐了不少老师。
“……王家庄的大部分人,都得下地干活,从日头干到天黑,才能从土里刨出点吃食,勉强饿不死。”
它看向大家问:“你们爹妈,大多就是干这个的,对吧?累不累?”
台下有孩子小声附和:“累!”
“累就对了,可你们想想,村里所有的粮食,都是这些流汗的人种出来的,对不对?”
孩子们点头。
“但是呢,”它话锋一转,“村里最大的粮仓,最肥的土地,最气派的青砖大瓦房,是谁的?”
“是王老太爷家的!”有孩子抢答。
“对喽!”六耳猕猴用戒尺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圈,“王老太爷家,地最多,但他家的人基本不下地。那种地的谁呢?”
它看向台下。
“是……是张老汉、李婶他们……”另一个孩子回答。
“又对喽!”六耳猕猴做出一个“你很上道”的表情,“那张老汉李婶他们辛苦种出来的粮食,自己能留下多少呢?”
它不等众人回答,便说了。
“可能十筐粮食,自己只能留下一两筐勉强糊口,剩下的七八筐,都得交给王老太爷家。”
“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