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庄园那间被顾夜琛赋予了绝对隐私权的书房,林薇反锁了门,拉上厚重的窗帘,仿佛要将外界的喧嚣与窥探彻底隔绝。她深吸一口气,将那个冰凉的U盘连接到了自己未接入公司内网的私人笔记本电脑上。
输入韩东提供的密码,加密文件解压成功。里面果然如他所说,包含了几份服务器日志的截图和几段音频文件。
她首先点开了那几段电话录音。
背景音有些嘈杂,但对话内容清晰可辨。一个声音是韩东,带着技术人员的执拗和焦虑;另一个声音,经过林薇仔细辨认,确认是当初与“启航科技”接洽、后来因赵强倒台而被边缘化的一位前项目部经理,名叫孙浩。
录音中,孙浩的语气带着诱哄和隐隐的施压:
“……韩总监,识时务者为俊杰。顾氏能给出的平台和待遇,是‘启航’给不了的。只要你们团队过来,之前的技术‘借鉴’问题,顾总可以保证不再追究……”
“代码嘛,本来就是开放的思路……只要最终产品有差异化,谁又能说什么呢?关键是看谁有能力把它推向市场,创造价值……”
“想想你的团队,跟着周启航那个固执鬼有什么前途?破产清算,你们什么都得不到!来顾氏,房子、车子、股份……都不是问题。”
这些录音,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盗窃”或“泄露”这样的字眼,但其中“技术借鉴”、“不再追究”等措辞,充满了暗示和灰色地带的意味,坐实了顾氏在挖角过程中,确实利用了“启航”可能存在的技术漏洞作为把柄和谈判筹码,手段算不上光明正大。
林薇的心沉了沉。这与顾夜琛承认的“手段”、“不干净”基本吻合。
接着,她开始仔细分析那些服务器日志截图。日志显示,在“启航”与顾氏谈判破裂前约一周,确实有来自外部特定IP地址(经粗略查询,IP段属于一家与顾氏有合作的数据中心)对“启航”核心代码库的某些关键模块进行了多次、非授权的访问尝试,其中几次竟然成功了,复制走了部分文件。
时间点、IP关联、操作行为……这一切,似乎都完美地指向了顾氏为了获取技术,采取了不光彩的黑客手段。
证据链看似完整,逻辑清晰。
如果到此为止,林薇几乎可以认定,顾夜琛当年就是用了卑劣的手段击垮了“启航”,攫取了其技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