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新舰计划

活在2085 萧肖凡子 3321 字 9天前

一直沉默着处理数据的赵娜,突然抬起头,清冷的声音切入了争论:“数据分析显示,鸿宇博士的能量稳定性模型与曦代表的生物适应性模型,在百分之九十二的工况下并非绝对矛盾。矛盾点集中于极端条件下的应对策略。而宏宇工程师的装甲样本,其对能量冲击的分散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的控制算法无法实时匹配冲击波的复杂频率。”

她调出两组复杂的数据流,将它们并置在一起。

“看,秩序能量的基准频率,与光羽族生物能量的主要波动区间,存在一个重叠的‘安全窗口’。如果我们以秩序能量为‘骨架’,在这个安全窗口内允许生物能量进行微调,是否可行?”

“同样,针对装甲,克洛罗斯代表提到的‘共振分散’,其本质是一种极其快速的频率匹配。如果我们利用小七和星语者技术提升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计算精度,能否实现实时的、针对不同攻击模式的‘动态韧性’?”

赵娜的话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问题的表象,指出了更深层的共性——**频率**与**共鸣**。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鸿宇盯着那数据重叠区,若有所思。曦的光晕流转速度加快,似乎在重新评估。宏宇看着赵娜展示的共振分散原理模拟,眼神闪烁。

一直旁观的星语者代表艾尔莎,此时发出平和的意识流:“*赵娜分析官的洞察触及了核心。无论是能量、物质,还是信息,其存在与互动,本质上都遵循着某种‘振动’或‘共鸣’的法则。‘园丁’的秩序,是引导共鸣趋于和谐;光羽族的生命能量,是共鸣的灵动体现;巨石族的物质掌控,是共鸣在微观结构层面的应用;甚至‘吞噬者’对网道的污染,也是一种强制的、扭曲的共鸣。*”

“*‘希望之星’的设计,或许不应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寻找一种能容纳、协调这些不同‘共鸣’的……‘基频’或者说‘灵魂’。一个能让秩序之刚与生命之柔、物质之固与能量之流协同振动的核心逻辑。*”

“灵魂……”宏宇喃喃自语,他看向工作台上那旋转的“希望之星”蓝图,一个模糊却无比重要的概念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

他猛地一拍桌子,吓了众人一跳:“我明白了!我们一直试图让水和油混合,却忘了给它们一个共同的容器和搅拌的勺子!‘希望之星’需要一个新的‘舰载核心’!不仅仅是指挥电脑,而是一个能够理解、协调、甚至引导这些不同文明技术‘共鸣’的超级智能系统!它要以‘秩序重构原理’为基石,融合星语者的信息处理、光羽族的生命感知、巨石族的物质理解,形成一个统一的‘共鸣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想法太过宏大,甚至有些骇人听闻。这意味着他们要创造的,不仅仅是一艘船,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具有高度集成意识和协调能力的复杂系统。

“技术上天方夜谭,”赵娜冷静地指出,“但逻辑上……是唯一能彻底解决当前困境的方向。”

“那就把它从天上摘下来!”鸿宇此刻反而充满了斗志,“我们有小七的基础,有星语者的算法,有光羽族对‘生命场’的感知,有巨石族对‘物质场’的理解!我们就用这些,打造一个属于‘希望之星’的‘共鸣核心’!”

新的方向确定了,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团队不再纠结于单个系统的技术细节,而是开始全力攻关这个最终的“共鸣核心”。

鸿宇和曦开始尝试定义那个“安全窗口”和动态调节机制。宏宇和克洛罗斯则专注于将物质共振模型数字化,并集成到新的控制架构中。赵娜和小七则开始构建融合了星语者技术的、能够处理海量实时数据并做出微妙协调决策的底层逻辑。林露则负责从整体上“感受”不同方案组合带来的意念反馈,寻找最“和谐”的共鸣模式。

这是一项比设计舰体本身更加抽象、也更加困难的工作。他们无数次失败,模拟系统无数次因为无法协调的内在冲突而崩溃。但在每一次失败中,他们对“共鸣”的理解就加深一分。

数周后,在一个经过无数次迭代的模拟环境中,一个极其简化的“微型共鸣核心”原型,第一次成功地同时稳定运行了代表秩序能量、生物能量和物质共振的三个模拟模块。虽然只是最基础的稳定,没有涉及任何复杂变化,但三个模块发出的“频率”在核心的协调下,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动态的平衡与和谐。

看着屏幕上那稳定流转的三色光晕,所有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我们……摸到门槛了。”宏宇的声音带着疲惫,却充满了成就感。

鸿宇点了点头,眼神发亮:“虽然只是开始,但这证明了一条路是通的。‘希望之星’的灵魂,有了最初的脉搏。”

林露感受着那模拟核心散发出的、虽然微弱却真实存在的“和谐感”,轻声说:“它开始……像是一个整体了。”

“灵魂共鸣”的突破,为“希望之星”计划注入了真正的生命力。他们知道,最艰难的一步已经迈出。接下来,就是将这个微弱的心跳,放大到足以驱动一颗横亘星海的、希望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