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从广播站主机里截到的无线模块频率。当时信号只回拨了一瞬,但他记住了波形特征。现在,这个频率和“王振国”三个字,在脑子里撞出了火花。
他慢慢把铅笔放回兜里,手没抽出来,而是隔着布料按了按证件的位置。
省科委的人,拿着境外频段的监听设备,在校园里偷拍一个学生的草图。
这不叫调查,这叫猎杀。
他转身往回走,脚步比刚才稳得多。路过食堂后厨时,他瞥了眼辣椒罐的位置——偏了半寸,和他藏图纸时留的记号一致。图书馆那本《电工手册》也在原位,书角的小折痕朝左。校医院听诊器的方向也没变。
三处藏图点都没被动过。
说明对方还没找到图纸,甚至不知道他已经分散了信息。他们现在盯他,是因为怀疑,不是确认。
这就好办了。
他走到广播站西侧围墙外,停下。
围墙不高,爬着几根老藤。他抬头看了眼天线底座,发现固定螺丝有一颗松了,正在风里轻轻晃。不是锈蚀,是人为拧松的——为了方便接线或安装设备。
他盯着那颗螺丝看了两秒,然后从地上捡了根断枝,轻轻抛过墙头。
枝条落在屋顶,发出轻微的“啪”一声。
里面没动静。
他没再试探,而是沿着围墙往南走了十步,蹲下身,从排水管的凹槽里摸出一个小布包。这是他昨天藏的备用零件包,里面有电池、焊锡、微型电阻,还有一截五厘米长的铜线。
他打开布包,取出铜线,又从兜里摸出那张被捏扁的窃听器残片。金属边缘还带着点毛刺,他用铜线绕了几圈,接在残片的两个触点上,然后轻轻贴在耳朵上。
三秒后,他听到了。
微弱的脉冲信号,间隔三秒一次,像是某种定时回传的信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信号源不在广播站内部,而在东南方向,距离不超过三百米。
他把铜线和残片收好,站起身,拍了拍手。
现在他知道了四件事:
第一,王振国已经进校,身份合法,行动有掩护;
第二,对方在用121.5MHz频段远程操控广播系统;
第三,窃听信号仍在运行,说明监听网没被彻底切断;
第四,信号源在东南侧,靠近校外围墙,可能是临时基站或移动车辆。
他站在原地没动,风吹得校服贴在背上。他忽然想起白天去图书馆时,看见一辆灰皮卡车停在东南角的施工区,车身上写着“省科委设备运输”,车牌被泥糊了一半。
当时他没在意。
现在,他记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