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真敢宣布。”她看了眼会议室里还没关掉的投影,“通信卫星?这可不是修车厂开业剪彩。”
“可道理是一样的。”他咬了一口包子,“有人信,就能做成。”
她靠在门框上,没急着走:“外面记者都等着呢,说要采访‘民间科技带头人’。”
“让他们等。”他喝了口粥,“反正我又不是明星。”
“但他们问了一个问题。”她盯着他,“国外是不是也在搞类似的项目?”
陈默放下碗,笑了笑:“他们搞的,是我们故意放出去的假技术。”
苏雪一愣。
“王振国那批人不是白抓的。”他语气平淡,“我们顺手往他们能拿到的渠道里塞了几套‘完美方案’,参数漂亮,逻辑严密,就是一上天就失联。现在欧美几家公司在争着买授权,忙着建配套基站。”
“你是说……他们在用我们的淘汰货?”
“不止是淘汰货。”他眼睛亮了一下,“是专门设计出来会干扰自身系统的毒药。等他们投入量产,信号串扰问题就会集中爆发。到时候,全球都在找漏洞,只有我们知道怎么修。”
苏雪沉默了几秒,忽然摇头:“你这个人,嘴上说得慢条斯理,心里早就把别人绕进去了。”
“我不喜欢输。”他说,“尤其是替国家打的仗,必须赢得干净。”
她看着他,忽然问:“下一步呢?卫星之后,你还想做什么?”
陈默没立刻回答。他把空碗放进保温桶,合上盖子,然后伸手握住她的手。
他的掌心有点凉,手指修长,指甲剪得很短。
“我想让中国科技,走在世界最前面。”他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雪没抽手,也没说话,只是轻轻回握了一下。
远处传来电梯启动的声音,几个刚离开的研究员正一边下楼一边争论太阳能板的转换效率。走廊尽头的灯忽闪了一下,又被重新点亮。
“发布会定在明天上午十点。”陈默松开手,转身走进实验室,“媒体我都请了,你也来吗?”
“你说呢?”她跟在他身后,“这种时候,我什么时候缺席过?”
第二天九点半,实验楼前的空地上已经支起了临时台子。背景板是手绘的卫星构型图,下面写着“星辰计划启动仪式”。十几家报社和广播站的记者挤在前排,有的调试相机,有的核对提纲。
陈默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站在台上,手里拿着一页纸。
“各位。”他开口,“今天我们不讲困难,也不谈条件。我们就说一件事——中国人,也能造出属于自己的通信卫星。”
台下响起零星掌声,很快连成一片。
一个戴鸭舌帽的记者举手:“陈先生,目前国际上已有多个国家宣布布局低轨通信网络,您认为我国在这个领域有没有追赶的机会?”
陈默看着他,笑了笑:“其实他们现在用的技术,是我们两年前故意流出去的。”
全场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