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张教授的遗书陷阱

但现在,他需要完整的答案。

他放空思绪,回到最后一次灵光闪现的瞬间——数据流在脑子里一闪而过,像老式胶片电影那样跳帧播放。他努力捕捉每一个字符,把残缺的部分拼接起来。

突然,一组数字清晰浮现:【Ga3?诱导位错滑移阈值:1.5×10??】

他猛地睁眼,立刻在本地数据库里新建查询窗口,输入"镓"字,检索所有原料记录。

系统跳出十几条关联项,大部分是化学试剂和实验耗材,跟航天材料无关。他继续筛选,加上"金属原料高纯度批量入库"等条件。

结果缩到三条。

其中一条引起他的注意:两个月前,一批编号为A-739的高纯铝锭入库,供应商是北方冶金厂,质检报告齐全,但签名栏是电子章,不是手签。

他点开审批记录,发现那天的项目审查是由张教授亲自签字放行的。而原始检测样本的交接单上,备注写着"微量杂质未检出"。

陈默调出这批铝锭的使用日志,发现其中有三分之一被用于"天穹材料"的初期试样合成。正是那几炉性能不稳定、后来被淘汰的样品。

他盯着屏幕,脑子里的线索连成一线。

张教授不是偶然发现材料有问题。他是亲手把问题埋进去的人。

那批铝锭里掺了镓,量极小,常规检测查不出来。但它会在长期温差循环中引发晶格位错,最终导致断裂。而他在临死前留下警告,既不算彻底背叛,又能让自己成为"唯一看透真相"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不是忏悔。

是最后的操控。

陈默站起身,走到原料柜前,翻出A-739批次的留存样本。小铁盒上贴着标签,密封完好。他带回操作台,戴上手套,取少量粉末放入质谱仪。

机器启动,嗡鸣声持续了三分钟。

结果出来:镓含量1.48×10??,与记忆碎片中的阈值几乎完全吻合。

他摘下手套,慢慢坐回椅子。

原来如此。

张教授知道自己会被查,所以提前自杀,制造被动局面。遗书送到他手上,表面是警示,实则是陷阱——只要他慌乱解释,或者试图掩盖,就会被人质疑动机。如果他置之不理,军工所一旦发现材料隐患,第一个追责的就是他这个负责人。

进退都是坑。

但对方忘了,他知道的不只是问题本身。

还有解法。

他打开另一个文档,找到之前设下的"备用方案_隐藏层"。这套设计原本是为了应对未知腐蚀风险,性能比主配方低百分之十五,但稳定性更强,尤其针对离子渗透类缺陷。

他把新测出的镓浓度输入模型,重新运行抗腐蚀结构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