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清流风姿

“朝廷下达的诏书,京官和地方官都只上下传达,而对于实行过程、执行结果却少有人过问。这使朝廷的诏书成为摆设,没有实效!”

“官员们贪污受贿,尸位素餐的现象难以消除。同流合污,官场混乱之风盛行。如今不得不制定新的法令,遏制这种现象”

“臣的革新内容其一:加强内阁的监察和行政责任,同时提高六科的监察职能。”

“其二:推行新考核法。六部和都察院的长官,把各部官僚应该办理的公务,规定一个完成的期限,并将办理的公务进行登记造册,且制成一式三份的公文簿。”

“一份留在本部作为底本,一份送到六科,由六科作为备案,另外一份则交由内阁,以备查考。”

“六部和都察院的长官,必须逐月对所属官员承办的公务进行查验,所有的公务都要在立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再逐一对其进行注销。”

“若是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公务,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便是重大失职,按律治罪。”

“内阁统领六部,六科以及都察院,而这三部院再对地方进行控制。从地方到六部的考核,最终再回到内阁核准。”

这几项吏治革新,从根本上加强了内阁的行政地位和处置的权利,有利于朝堂对地方的控制。

最主要是给予了所有官员压力,要知道崔昀野兼任吏部尚书,如今提出这样严厉不容滥竽充数的考核制度,那必将是要落实到位的。

这些革新举措中,只对官员公务办理进行了严厉监管,可对最开始提到的贪污受贿,却是没有多做口舌。

想来是知道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只要自己的公务做好了,对官场贪污也就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让重利的官员不至于太抵触,又让本就上进的官员有了公平的上升可能。

一时间,众官员皆静心思考,太师的吏治革新,对自己到底有怎样的利弊。

时不时侧头看向同僚,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对方的态度。

李宏的目光一直停留在这位太师的侧脸上,心道这些革新对吏治确实百利而无一害。

只是官场鱼龙混杂,自古提出革新,都是得罪人的。

崔太师竟不怕得罪人,也要肃清吏治。

这样一个人,不会是误国误民之辈。

他又看向上方的正统帝,十二毓冕挡住了他的打量,可皇帝气量狭小是他早有耳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