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摇晃,光线昏暗,却有一股生猛的力量破土而出,汇成一股无法忽视的洪流。
林枫是在凌晨三点被电话吵醒的。
他看着手机屏幕上不断飙升的话题热度,立刻明白了对方的险恶用心。
这不是为了区区五万块钱。
这是资本用自己最擅长的规则武器,对他们这些“野路子”发起的精准绞杀。
一旦展览被定义为“侵权”,那么整个“乡村振兴实验区”的叙事合法性都会被动摇,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会被贴上“不专业、不合规”的标签,进而失去公信力和话语权。
他拨通了林主任的电话,声音因压抑着愤怒而显得有些沙哑:“林主任,我们不能顺着他们的逻辑走。我想把整个展览内容,包括那些照片和村民的愿望清单,打包申报为‘民间口述史采集项目’。”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
林主任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犹豫:“这个路子……倒是可以尝试申请文化保护专项资金。但有个硬性规定,这类项目必须由具备资质的高校或研究机构牵头。”
“高校……”林枫脑中瞬间闪过一个名字。
他挂断电话,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拨给了苏晚晴。
电话接通时,苏晚晴那边似乎也是一个不眠之夜,背景音里有键盘敲击的杂音。
林枫长话短说,将情况和盘托出。
苏晚晴只问了一句:“你需要我做什么?”
“以青大社会学系的名义,提交一份田野调查项目申请。我们需要一个官方的身份,一个能对抗资本叙事的身份。”
“材料呢?”
“我马上发你。”林枫眼中闪着光,“我们有三百多份村民的口述录音和田野笔记,每一份都是铁证。”
小主,
审批流程被前所未有地加速了。
当盖着红章的批准文件扫描件发到林枫邮箱时,已是第二天傍晚。
他没有片刻耽搁,立刻将包括批文在内的所有展览素材、村民的口述录音转写的文本,全部上传到了信号站2.0系统。
在上传完成的最后一刻,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开放了这批资料的“全民编辑”权限,并在项目首页用加粗的字体写下一行宣言:“每个人,都能上传属于自己的‘被删故事’。”
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另一端,陈默的代码世界里,一场无声的战争已经打响。
他早已预料到,当信号站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必然会招致来自更高维度的打击。
删除、封锁、屏蔽,将是他们未来的家常便饭。
为此,他秘密开发了一个新功能——“记忆镜像”。
它的原理简单而粗暴:任何一个上传到信号站2.0的内容,在被平台识别为“下架”或“删除”的瞬间,系统会立刻将其打散成无数个加密数据碎片,自动分发到全球超过两百个志愿者提供的匿名节点上。
同时,系统会生成一把全新的访问密钥,通过去中心化的网络重新指向这些碎片,组合成完整的内容。
为了测试,陈默故意上传了一段几年前因内容敏感而被全网封杀的纪录片。
他点下“删除”按钮,然后靠在椅背上,静静地看着屏幕上的计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