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后,阿雯快步追上了他,神情复杂,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林枫,你的方法……我感觉它们都是在利用系统的缝隙。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系统本身在学习这些缝隙,并且开始主动填补呢?”
她压低声音,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折叠起来的数据表格,“陈教授成立了一个新的课题组,正在用人工智能分析我们404寝室三年来在校园论坛、社交媒体上所有公开的言论和影像资料。他们试图建立一个‘沙雕行为与潜在反抗意识’的关联模型。”
林枫接过那张密密麻麻的表格,上面罗列着各种行为标签:“集体晚归”、“奇装异服”、“无意义口号”,后面对应着复杂的算法权重。
他的目光掠过那些冰冷的数字,忽然抬头看着阿雯,问了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你记不记得,我们寝室这三年来,笑得最疯、最控制不住的那一次,是因为什么?”
阿雯愣住了,显然没跟上他的思路。
林枫的眼神却变得异常明亮,仿佛穿透了数据,看到了某种更本质的东西。
在下一节工作坊课上,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让一个极其荒谬的提案,被决策层认真对待,甚至进入讨论流程?”
不等王老师提出质疑,他便在白板上写下了案例——“关于在学校中心操场引进一批山羊,以生态循环方式净化空气的提案”。
全班发出一阵哄笑。
林枫不为所动,从容地开始了他的“论证”。
他先是引用了最新的环境报告,用图表展示了校园周边PM2.5指数和割草机作业产生的碳排放数据,指出“山羊食草”模式的环保优越性。
接着,他拿出了一份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论证与温顺动物的日常互动有助于缓解学业压力,并引用了三篇权威心理学期刊的论文作为支撑。
最后,他甚至追溯到校史,翻出了五十年前校庆时,曾有过一只被当作临时吉祥物的山羊,将其与“传承校园文化”、“唤醒集体记忆”这些宏大概念联系在一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套组合拳下来,原本的荒谬提案被层层叠叠的“合理性”包裹得严严实实。
逻辑严密,数据详实,引经据典,无懈可击。
教室里的笑声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惊叹和沉思。
学员们陷入了一场由林枫主导的思维狂欢,他们开始兴奋地补充细节,比如山羊的粪便可以作为绿化带的有机肥料,羊奶可以供应给教工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