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倾力备战造星槎,广纳贤才聚众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年后,当第一缕晨光透过悬空殿的窗户,洒在研发基地的停机坪上时,一艘长 30 米、通体呈流线型的银蓝色造物静静矗立 ——“希望号初代” 星槎终于建成。它的外壳由星陨铁与灵晶混合铸造,闪烁着幽蓝色光泽,表面的防御符文在阳光下若隐若现;驾驶舱采用超高清透明灵晶,能提供全方位视野;尾部的三个推进器,是由聚灵阵与核聚变反应堆结合的能量核心,运转时散发着柔和的金白色光芒;最核心的是,苏杨在星槎中枢注入了一缕 “守护气运”,让它能自主感知危险,微调飞行轨迹。

“启动测试!” 苏杨一声令下,柳芸按下控制按钮。“希望号” 的推进器缓缓亮起,平稳升空至百米高度,围绕悬空殿盘旋一周后,又精准降落在停机坪上,整个过程没有产生任何能量泄露或异常波动。测试数据显示,它的常规飞行速度可达第四宇宙速度,能在 3 个月内抵达火星;空间折叠技术最大跳跃距离为 100 万公里,且误差不超过 1 公里;防御系统能抵御大部分星际风险。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研发团队成员们欢呼雀跃,有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互相拥抱庆祝。这不仅是一艘星槎的诞生,更是人类(至少是听雨阁)自主星际探索的第一步,是对抗 “收割者” 的第一道希望之光。

然而,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就在 “希望号” 建成后的第三天,钱福通匆匆走进苏杨的办公室,脸上带着复杂的神色:“阁主,昆仑山的‘观星谷’派人来了。”

“观星谷?” 苏杨停下手中的星图研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曾在古籍中见过记载,这是一个传承超过五千年的古老流派,世代以观测星象、推演天机为业,早在汉朝就已避世,极少与外界接触,如今竟会主动联系听雨阁。

“他们的使者说,近期观测到‘天机紊乱’,北斗七星的气运轨迹出现异常偏移,与谷中世代守护的《星劫预言》高度契合。” 钱福通递过一封古朴的竹简,“他们还说,察觉到我们在研究星象与星际航行,认为我们可能掌握了应对‘星劫’的关键信息,希望能与您面谈,共享情报。”

苏杨拿起竹简,指尖抚过上面古老的篆字,心中瞬间明了 —— 观星谷的《星劫预言》,很可能与 “收割者” 的 “文明清理周期” 有关;他们观测到的星象异常,或许就是 “收割者” 即将到来的征兆。这不仅是验证星图真实性的机会,更可能是获取 “希望之路” 关键信息的突破口。

“立刻安排会面。” 苏杨站起身,目光坚定地望向窗外的 “希望号”,“地点就设在悬空殿议事厅,做好安保,确保使者安全。另外,通知柳芸、苏明月他们,准备好星图相关资料,我们或许能从观星谷的预言中,找到对抗‘收割者’的新线索。”

阳光洒在 “希望号” 的外壳上,折射出璀璨的光芒。苏杨知道,“希望号初代” 只是起点,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而观星谷的出现,或许就是推动他们迈出下一步的关键 —— 无论预言指向何种未来,他都要抓住这一线生机,为人类文明在星海之中,开辟出一条真正的 “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