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再遇苏晚晴

她的声音清越,语速平稳,条理清晰。她没有堆砌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从当下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经济现象入手——互联网的兴起、外贸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然后层层剖析背后的政策逻辑、国际环境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她谈到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强调了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在国家竞争中的战略意义,其观点与林见鹿那晚“宿舍论道”时所阐述的方向,竟隐隐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她的表述更符合官方语境,更侧重于政策引导和宏观布局。

“……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核心技术的竞争。我们不仅要拥抱全球化,更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找到并夯实我们自己的立足点与发力点……”苏晚晴的声音在报告厅里回荡,逻辑严密,视野开阔,引得台下听众,包括不少老师,都频频点头。

林见鹿安静地听着,心中对苏晚晴的评价高了几分。此女并非依靠家世的花瓶,确有真才实学,对经济发展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格局不凡。

报告进入互动提问环节。不少学生举手,问题多是关于就业选择、行业前景等个人发展方面。苏晚晴的回答既务实又富有启发性,既不空谈理想,也不局限于眼前利益。

就在这时,林见鹿缓缓举起了手。

他的动作并不急切,却带着一种莫名的坚定。负责递话筒的工作人员似乎犹豫了一下,因为林见鹿的位置并不靠前,但最终还是将话筒递了过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全场的目光,包括台上嘉宾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这个坐在后排、气质沉静的年轻人身上。

苏晚晴的目光也自然而然地落了过来。当她的视线与林见鹿接触的刹那,林见鹿清晰地看到,她那双平静无波的眸子里,极快地闪过了一丝微不可查的讶异,随即恢复了之前的从容。她显然认出了他。

“苏处长您好,”林见鹿接过话筒,声音透过音响传遍报告厅,平静而清晰,“感谢您的精彩报告。我有一个问题,关于您刚才提到的‘核心技术竞争’和‘自主可控’。”

他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确保问题既能展现自己的思考深度,又不会过于惊世骇俗:“您提到要在全球产业链中寻找自身的发力点。那么,在您看来,像集成电路、基础工业软件这类投入巨大、周期漫长,且国外已形成极高壁垒的‘硬骨头’领域,我们作为后发者,应该如何破局?是应该集中力量寻求单点突破,还是应该采取更广泛的跟随模仿策略,亦或是……有第三条路,比如通过开源生态、架构创新等方式,另辟蹊径,重塑游戏规则?”

这个问题一出,报告厅内安静了一瞬。

这不再是关于个人就业的困惑,而是直指国家产业政策核心的战略性思考!其深度和前瞻性,远超之前所有学生的提问,甚至让台上几位学者都露出了思索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