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见鹿沉吟片刻,答道:“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但这把钥匙需要精准使用。我认为,在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同时,必须配套强有力的二次分配和社会政策,比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投入、通过税收等工具调节过高收入。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创造更多更高收入的就业岗位,让更多人能登上发展的快车,而不是被甩下。这就像是……既要让火车头有足够的动力拉动整个车厢,也要确保车厢之间的连接是牢固的,并且有能力不断将后面车厢的人拉到更前面的位置。”
他的比喻再次让苏晚晴眼前一亮。她发现和林见鹿交谈,总能收获一些跳出常规框架的、生动而深刻的见解。
两人就这样,从技术突破谈到产业政策,从经济效率谈到社会公平,话题不断深入,旁征博引,思维碰撞。李立和王浩从一开始的紧张,到后来的目瞪口呆,最后干脆化身成了纯粹的听众,仿佛在听一场高端的经济学术对话,虽然大半听不懂,但就是觉得……好厉害!
咖啡馆里轻柔的音乐成了他们精彩对话的背景板。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两人身上,勾勒出他们专注而充满智慧的侧影。
苏晚晴发现,林见鹿不仅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而且知识面广得惊人,对许多前沿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了解,远超他一个大学生应有的水平。而林见鹿也确认,苏晚晴绝非尸位素餐之辈,她对政策的理解、对民生的关切、对复杂问题的权衡能力,都展现出了卓越的素养和深沉的担当。
这场偶遇引发的非正式交流,其深度和广度,远超上次论坛上的公开交锋。
不知不觉,一杯咖啡见底。苏晚晴看了一眼手表,略带歉意地说:“时间不早了,我还有个会议要准备。”
林见鹿也站起身:“和苏处长交流,受益匪浅。”
苏晚晴看着他,眼神清澈而真诚:“我也一样。林见鹿,你让我看到了年轻一代中不一样的可能性和……力量。”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希望以后还有机会交流。”
“一定。”林见鹿微笑着点头。
苏晚晴离开后,李立和王浩才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刚经历了一场高强度的脑力竞赛。
“我的天,老林,你跟这种级别的人物聊天,都不带喘气的吗?”王浩拍着胸口,一脸后怕。
李立则满眼小星星:“见鹿,你刚才说的那些,虽然我听不太懂,但感觉好厉害!苏处长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林见鹿笑了笑,没有解释。他重新坐下,看着窗外苏晚晴离去的背影,心中一片澄明。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这次咖啡馆的偶遇与深谈,如同一次心灵的相互校准与确认。他们或许在具体路径上仍有分歧,但在胸怀与格局上,已然找到了共鸣。
潜龙与凤凰,虽路径不同,却已看到了彼此羽翼下的光芒。未来的星辰大海,似乎因为这次“棋逢对手”的相遇,而变得更加清晰与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