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雨丝被风卷成斜线,我看着楚濂在监控画面里佝偻着背往前走,像条急于钻进阴沟的蛆虫。“能解析出他衬衫里 U 盘的加密算法吗?” 我忽然问道,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办公桌上那枚刻着 “精忠报国” 的铜镇纸 —— 这是爷爷参加抗美援朝时获得的嘉奖,边角的磨损里藏着三代人的家国记忆。
“正在破解 AES-256 加密协议,预计剩余时间 1 分 37 秒。” 系统的声音平稳无波,“检测到 U 盘内置自毁程序,触发条件为三次密码错误或物理暴力拆解。已生成干扰程序,可在 100 米范围内屏蔽自毁信号。” 我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墙上的电子地图,汪氏集团在全国 17 个港口部署的安防网络正像毛细血管般苏醒,红色的警戒圈正沿着海岸线缓缓收紧。
“通知港口安防部,启动最高级别的电磁屏蔽。” 我按下桌下的紧急按钮,办公室瞬间切换到物理隔离模式,“让无人机编队保持静默巡航,把红外热成像数据接入军方指挥系统。” 系统立刻反馈:“已执行,无人机群已进入电磁静默状态,热成像数据通过量子加密通道传输,延迟低于 0.3 秒。”
桌上的国旗摆件在空调风里轻轻晃动,我想起父亲在集团年会上说的话:“我们办企业赚的每一分钱,都要带着中国印。” 楚濂此刻大概还在做着北海道别墅的美梦,他不会知道,他脚下踩着的每一块码头地砖,都是汪氏集团用特种钢材浇筑的;他头顶掠过的每一片雨云,都在我们的气象雷达监控范围内。
小主,
“破解完成。” 系统的提示音打断了我的思绪,“U 盘内包含南海 12 个区块的三维地震勘探数据、7 口预探井的测井曲线,还有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钻井平台核心参数。” 我捏紧拳头,指节泛白 —— 这些都是无数地质工作者在南海烈日下晒脱几层皮换来的成果,绝不能让宵小之辈用来换取私利。
“给应急指挥中心发信号,请求空中支援。” 我望着窗外越来越急的雨,声音冷得像冰,“告诉他们,汪氏集团旗下所有港口、物流园、通讯基站,随时待命。” 系统立刻回传确认信息:“已发送加密信号,空军歼 - 16 编队已从邻近机场起飞,预计 12 分钟后抵达目标空域。”
雨幕中,汪氏集团总部大厦的灯光穿透云层,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我知道,今夜的南海不会平静,但只要我们这些中国人拧成一股绳,就没有破不了的阴谋,没有打不败的鬼魅。系统在脑海里播报着最新动态,而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我拿起加密电话拨通红色号码,指尖在 “通话” 键上悬停半秒 —— 这个号码直通国家安全部应急指挥中心,上一次使用还是三年前截获跨国商业间谍网络时。
“我是汪绿萍,汪氏集团。” 电话接通的瞬间,我刻意压稳声线,目光扫过办公桌上的红旗徽章,“坐标北纬 22 度 08 分,东经 113 度 30 分,码头三号仓库。楚濂,男,41 岁,持有南海油气田核心勘探数据,计划明日 20 时与井上雄一势力交易精密勘探设备,换取稀土通关文件及日本居留资格。”
系统突然弹出新窗口,楚濂与井上雄一助理的加密聊天记录被实时破译。“这批设备能让我们提前三年掌握南海油气分布”“事成之后给楚先生在北海道置一套温泉别墅” 的字眼像针一样扎进眼里。我捏着电话的手猛地收紧,金属机身硌出深深的红痕 —— 汪氏集团能从江南小厂做到跨国企业,靠的从来不是投机取巧,而是父辈传下的 “实业报国” 四个字。
“汪董事长,应急小组已出发,请求汪氏旗下港口物流公司配合封锁三号泊位。” 电话那头传来沙沙的电流声。我按下内线电话:“通知港口事业部张总监,即刻以设备检修为由封闭三号泊位,所有人员凭证出入,对外宣称台风预警升级。” 窗外的雨突然变急,雨点砸在玻璃上发出噼啪脆响,倒像是在为即将落网的败类敲起丧钟。
指尖划过平板上楚濂的档案照片,大学时他还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在辩论赛上慷慨陈词,说 “青年当为祖国石油事业献终身”。如今那张脸被贪婪蛀空,只剩下投机者的狡黠。系统推送来他的银行流水,近三个月有七笔来自离岸账户的匿名汇款,最早一笔恰好是他接触南海勘探项目资料的第二周。
“汪董事长,军方要求调用我们部署在码头的毫米波雷达。” 技术总监的声音带着一丝亢奋。我想起去年集团投入二十亿研发的安防系统,当时董事会有人质疑民营企业搞这么高级别的安防是浪费,父亲却说 “国之疆土,寸土不让,我辈商人虽不能执戈守边,亦当筑牢防线”。此刻那些分布在码头各个角落的传感器,正像警惕的哨兵般记录着楚濂的一举一动。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白老将军发来的消息:“勿忘初心。” 我望着窗外雨幕中若隐若现的汪氏集团总部大厦,那座顶着红色五角星的建筑在风雨里巍然不动。楚濂大概永远不会明白,有些东西比北海道的温泉别墅更值钱 —— 比如站在祖国土地上的底气,比如深夜梦回时敢挺直的脊梁。
系统提示楚濂正往货轮方向移动,他口袋里的 U 盘信号源像个跳动的污点。我对着麦克风沉声下令:“各单位注意,收网。” 雨声似乎在这一刻静止,只有心脏在胸腔里擂鼓,每一声都在重复着那句话:卖国贼,绝不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