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筹备了一个多月,5月8号开机,6月18号杀青,许昊终于回到了京都。
剪辑完成之后,许昊又马不停蹄的跑手续,经过三次修改终于在文化部大佬的支持下拿到了“龙标”。
松了一口气的许昊来不及庆祝。
就又带领公关团队去跑排片,各个一、二、三甚至四线城市都安排人过去找各大院线谈合作。
基于许昊《人在囧途》的成功和最近这部影片的热度,各个团队都传来喜讯!
《我不是药神》定档7月8日的消息引爆了网络,不管是看好的,或者是不看好的,都没想到这部争议如此之大的电影会这么快上映!
然后昊天强大的宣传团队开始进场。
他们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已经能轻车熟路的为这部电影做好合适的宣传,何况,从传出许昊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很多关注的目光!
剧情版预告,完整展现故事脉络,从“谋利”到“救赎”的人物弧光,明确这是一部“笑中带泪,催人泪下”的优质剧情片。
每位主演一张角色海报,脸上写满挣扎与希望,并配上他们最具代表性的台词。
在博客、知乎等平台,发起 #我的看病故事#、#你见过最贵的药# 等话题征集,鼓励用户分享真实经历,将电影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通过权威媒体《南方周末》发布深度文章,探讨“陆勇案”原型,将电影置于真实的社会背景中,极大增强其冲击力和现实意义。
将电影中“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我卖了这么多年药,发现最难治的是穷病”等犀利台词,制作成海报和表情包,在社交平台病毒式扩散。
在地铁、公交站牌、火车站等地都找本地广告公司散播了广告!
《我不是药神》的首映礼,被许昊刻意避开了五星级酒店和闪光灯的喧嚣。
他选择了城市边缘,一座由旧工厂改造而成的艺术中心。
红毯很短,没有明星签名墙,取而代之的是一面素净的白色展板,上面是无数人亲笔写下的、关于“生命”与“希望”的短句。
到场的媒体不多,但分量很重,多是深耕社会时政与人文领域的严肃媒体。
更多的,是那些平日里鲜少出现在娱乐版面上的面孔——他们穿着朴素的便装,或戴着眼镜气质沉静,或眉宇间带着一丝与生活抗争留下的疲惫与坚韧。
许昊站在入口的阴影里,没有急着上前。
他看着唐骏和导演游刃有余地迎接着各方来宾,目光却像最精密的雷达,扫过每一张陌生的脸孔,评估着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独特气场。
第一波抵达的是影评人。